一、根據文物的類型進行博物館展柜設計
文物的種類繁多,通常博物館會把它們進行分類,然后把相同類型的文物在同一展廳中進行陳列。為了突出展示主題,館方會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物,對展廳的裝飾、燈光、色調進行設計,讓展廳的風格和文物的特點相搭配。但是,在講究展陳設計精細化的今天,光是對展廳進行設計裝修是不夠的,還要根據文物的類型對展柜進行設計,才能讓文物與展柜、展廳環境形成統一協調的關系。
需要注意的是,展柜在造型、顏色等樣式上的設計要符合展品的內容特征。典型的例子是“十香園紀念館”,展館采用的沿墻通柜適于進行畫作的組合展示,很好地向觀眾展示了畫家在繪畫方面的造詣,坡面柜陳列著文獻、筆、墨、紙等文物,并通過多個展柜的組合,使得觀眾對畫家的作畫工具一覽無遺,同時展柜采用了代表文人氣息的褐色,與展廳內的裝修設計相互呼應,讓觀眾置身在濃厚的古典藝術氛圍中。
二、根據文物的大小進行博物館展柜設計
展柜需要占用展廳空間進行文物展示,占用空間的大小與展柜的尺寸有關。所以根據文物的大小設計出尺寸與合適的展柜,對于展廳空間的合理使用很重要。假如,把一件小型文物放在獨立大柜中,這樣會使展柜里的陳列看起來比較空乏,既沒有有效利用了展柜的空間,也造成了展廳空間的不合理使用。反之,如果把大件的文物放在空間較小的矮柜中,會使陳列顯得過于緊湊,而且會存在安全風險。
所以為文物設計尺寸合適的展柜,既能合理使用展柜的空間,又能降低陳列過程中的某些安全風險。例如,“四川省美術館臨展廳”以繪畫展示為主,整個展廳只采用了沿墻通柜。而農民工博物館則依照農民工的生活、工作用品的類型,使用了平柜、懸掛柜、墻柜,合理地布局在展廳內的各個地方,豐富的展陳形式使觀眾感受到農民工在外打拼的點點滴滴。
三、根據展示方式進行博物館展柜設計
每種文物都有屬于它的一種佳的展示方式,根據文物的類型和展示要求分為靜態展示與動態展示兩種方式。前者是把文物直接進行陳列展覽,它的優點是能把文物原始、真實的一面呈現給觀眾,所以展柜在靜態展示中僅作為文物的保護設施,并沒有影響文物的形象。對于擁有大量文物資源的博物館來說,靜態展示是一種直接且有效的展示方式,讓觀眾觀看文物原始的面貌,去感受文物的歷史背景。
靜態展示是目前大部分博物館都采用的展示方式,例如長江文明館集中展示了反映長江自然生態、人類文明的動植物標本與珍貴文物1700多件。展館根據文物展品的不同性質,采用了獨立柜、懸掛柜、入墻柜和通柜予以巧妙的展示空間。剔透的有機托臺與各式各樣的展示文物和諧地融合為一體,柔和的燈光下更顯文物的精美別致,充分體現了長江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。
動態展示指的是把高新技術(如多媒體技術)與文物展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,與靜態展示相比,動態展示能通過影像、聲音等更加生動地把文物的故事展示給觀眾,對于某些重點文物來說,動態展示更具有優勢。例如第八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中展出的“燒陶展”,“燒陶展”利用多媒體技術投放“燒制發展史”影片,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到陶瓷燒制的過程與發展歷程,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。
博物館展柜設計的要點先分享到這里,不知道你對這些博物館展柜設計要點和案例有什么看法呢?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。